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日益紧张,新中国面临着各种强大外来势力的围攻。为此,国家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迁移行动,动员全国的力量将东北和沿海地区的重工业设备和机器,转移至内陆一些相对偏僻且隐蔽的山区。这一伟大的自强运动被称为三线建设。
四川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优越的自然环境,在备战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加上其丰富的矿产和丰富的能源资源,四川迅速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核心省份之一。在1966年,四川省达县以北的万源山区开始了062基地的建设筹备。该基地的主要任务是研发和生产导弹、火箭弹等高端尖端武器装备,标志着国家军工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在达县市郊外的明月江附近,矗立着一座隶属于062基地的军工厂,代号为7304厂。这是一家具有综合机械加工能力的中型军工企业。由于三线建设的方针要求“靠山、分散、隐蔽”(简称山、散、洞),新的厂区选址通常是在山区开发一片崭新的天地。这里人烟稀少,道路不便,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对参与建设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在明月江大桥建设的过程中,还发生了特大的山洪,导致6名官兵不幸遇难。
展开剩余62%沿着明月江畔那条颠簸不平的公路一路前行,公路两侧几公里范围内,依然散落着7304厂遗留下来的厂房,以及家属楼。这些巍然耸立于高山与密林之间的建筑,无不在述说着那个久远的时代,曾经的三线厂的辉煌与沉浮。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的建设者们,远离城市的繁华,来到这片大山深处,挥洒着青春的激情,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新篇章。
7304厂绵延数公里,分成生产区与两个生活区,工厂内部严格的安保措施与高度的保密性使得外界对这片区域充满了好奇,然而身处其内的人们又很少与外界接触,使得这座军工城更显神秘。厂内配备了完善的设施,包括食堂、幼儿园、职工医院、子弟学校、车队、职工俱乐部与图书馆等,可谓是物质和精神生活两全其美。工人及其家属的生活水平让外面的村民充满了羡慕,享受着如诗如画的幸福生活。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062基地及其附属企业最终迁至了成都龙泉驿区,7304老厂区也从此陷入了荒废之中。走进曾经的工厂,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废弃的厂房和高耸的家属楼,还有那些错综复杂的管道,和在风雨中摇曳生姿的荒草,这一切在默默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光辉与荣耀。
三线建设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投入之庞大、规模之宏伟、动员之广泛、行动之迅速、持续时间之漫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史上书写了不朽的传奇。同时,这段历史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三线精神。您对三线老厂有多少了解呢?欢迎与我们分享您的见解。
发布于:天津市杠杆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